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顶点小说网 www.23wx.cx,老关家的六零日常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!

纪承死倔的,不干,就挨了两巴掌。早上起来,他那屋被子都没动过,肯定是半夜跑得。这大冬天的,他不得冻死在外面儿啊?”

    “纪承走的时候,拿没拿啥?兜里有没有钱啥的?没钱的话,他走不远,肯定能找着。”明子娘在边儿上宽慰着纪承妈。

    “在家里那口子衣服兜里偷了十块钱,还把家里菜刀拿走了。”纪承妈也没瞒着。

    “……”大家伙一听,这不光是带了钱走,连防身的武器都带了,明显是不想回来的结奏。十块钱,坐火车的话,能走出去半个中国了,上哪找去啊?这都两三天了。

    “嫂子,我看你也别在亲戚家找了,我带着你,让火车站问问去吧。”士安大哥跟着纪承妈出门。

    一直到晚上□□点钟才回来。说是问过火车站的工作人员了,纪承是坐的初一下午的火车走的,买的到关里的票。因为大初一的,坐火车的人少,再加上纪承个子高,又是单独一个孩子,买票也不说去哪,只说买最近开车的票就行,工作人员都还有印象。

    得,这还上哪找去啊。

    毕竟在家里住过那么长时间,大家都感慨,这孩子就这么走了,只带了十块钱和一把菜刀,也不知道能不能活下去,最终会流落到哪里。

    纪承的事情,搅得明子家人多多少少有些烦闷。

    初四,大哥陪着大嫂回娘家了。家里大姐二姐也都拖家带口的回来了,还有走亲戚的客人陆续的上门,人一多,一热闹起来,也都没心思再想那些闹心的事儿了。

    老姨家的四个孩子都是头一回上门,老姨父也腆着脸跟过来了,明子娘虽然没把他撵了出去,到底也没给什么好脸色。也没留他们在家里住,让他们到二姨家去住的,还让二姨给他们递了话,别让老姨父在明子姥姥面前出现。最好是在姥姥从毛家店回来之前就走。

    顾向北过了年初六来家里拜年。他跟小文哥不一样,他是大学生了,有寒假的,他们暑假的时候要下部队,寒假还是可以回家的。顾向北虽说是个孤儿,但是也有老家嘛。腊月二十九回的冷家屯,他那小窝棚已经被他叔爷爷家的堂哥一家住着了,他就在顾老爷子家过的年。初六开始到各家拜年,屯子里的人家之前都去过了,剩下的,就是他几个把兄弟家。

    明子家是第一家。给爷爷带了四合礼。两瓶酒,两瓶罐头,两盒麦乳精和两包点心。就是正月拜年的标准搭配了。唯一多了一样的,就是给明子买了一条围巾。这么多年了,顾向北每一年都会给明子准备小礼物的,家里人也早就见怪不怪了。

    明子爹过完了生日,家里就开始收拾仓房,腾地方,搭炕。开春之后盖房子,一家子就得暂时住到仓房去。明子跟老姐商量好了,等家里盖房子的时候,她也回来帮助,摊子先上红梅嫂子自己支应着。

    这时候盖房子,不像后世,几天就盖好。这时候,且得忙活好一阵子,而且,还要供盖房的泥瓦匠、木匠和力工们的中午饭。还要帮着打下手。盖个房子,不光是花钱的事儿,家里人也很辛苦的。

    如果老姐不回帮忙的话,等于就要大嫂一个人忙活十几二十个人吃饭,那可太辛苦了,没这么使唤人的。

    不过,盖房子得进了五月,地上都化透了以后呢。所以,出了正月,老姐还是跟明子一起回了省城。这一回,就老姐自己在主屋住了,明子只能周末出来陪她住两天。好在,跟红梅嫂子也熟悉了,老姐也算是胆大的。

    不好的消息是,卷饼生意有竟争对手了。

    明子原本以为,最大的竟争对手会是学校食堂,但是她想错了,这时候的食堂还都是公家的,员工都是学校的员工,干的是太平差,一年的菜谱也换不了几样,才没人会想着创收的问题呢。明子跟学校方面谈过好几次,想要入驻学校食堂,租下食堂的一个窗口,学校死活没人敢批,说是投机倒把。

    结果,学校反应的是比树懒还要慢,架不住有人反应的快啊,老姐和红梅嫂子的摊还没出呢,明子先在学校门口看到另外一家。人家也没弄三轮车,也没有炭火炉子,直接就是一辆自行车,后座上绑了一个不太大的木箱子,里面放上棉被保温,直接卖的就是已经卷好的成品卷饼。

    不是现做的,个头儿看着比老姐卖的能小上一圈,但是人家只卖一毛五分钱一个。

    脑子挺好用啊,这办法,又节约了成本。明子看着那人,都觉得自己折腾得那么齐全,又是三轮车又是炉子又是玻璃罩的有点儿傻。

    老姐和红梅嫂子当天也知道有了竟争对手了,都很担心。明子心态好,不怕竟争,后世哪条街上不得有几个卖卷饼的,人家不也一样挣钱。

    老姐和红梅嫂子头一回出摊的时候倒底没敢多做,再加上没有大姐和大姐夫帮忙了,就两个人忙活,中午只做出来一百张饼。烙饼倒是不费啥力气,主要是揉面太费劲了,再加搽土豆丝,都是费时费工的活儿。

    在明子的坚持下,自家的卷饼并没有降价,明子的想法很明确,学校这么大,几千号人呢,追求口味的大有人在,对面那一小箱子,顶了天,一天他能装上一百张饼就不错了。市场很大,远没到饱合的程度。

    果然,卷饼的销量并没有受多大的影响。唯一限制了收益的,只是工作效率的问题。

    老姐和红梅嫂子都很能干,但是她俩都属于只知道干,没啥想法的人。就是你交给我工作,我保证能干好,但是您想让我在工作中创新?那是不要想了的那种人。说句不好听的,就是打工的命。

    明子看她们两个辛苦,在尽可能抽出所有业余时间帮忙的情况下,已经在思考新的经营方向了。只挣这么点辛苦钱,真不是明子的风格。

    聪明人总是很多的,对面那位的方法,很快被效仿,到天气暖和起来,老姐这边收了摊子回家帮忙盖房子的时候,学校大门口,已经有四五份卖卷饼的了,连卖茶叶蛋的大娘都有了竟争对手。

    老姐回家之后,明子问过了红梅嫂子,她想自己干着试试,明子就把三轮车免费给她使用,门房也还是免费让她住着。只是每月十块钱的工资不再发了。红梅嫂子千恩万谢的感谢明子的帮忙。

    其实红梅嫂子自己干也行,之前跟老姐两个人,一天能挣上二十块钱,她自己,一天也能挣上五六块钱,一个月下来,也有一百多,比上班的工资还是要多上五六倍的。

    明子一边儿准备期末考试,一边儿想着新的来钱道儿。

    家里的房子一直到七月份才盖好,四大间的砖房,明子放暑假先回的家里。新房子特别敞亮。中间开门,东边一大间,给爷爷住。穿过门厅直走到底就是厨房,厨房跟饭厅占了一大间,中间用半截墙隔着,上半截安的玻璃,便于采光。穿过饭厅就是最大的一间,正屋,一铺大炕能睡下七八个人都没有问题,明子爹娘带着三姐和老姐住,明子回来也是住这一间。最西屋稍小一点的一间是大哥大嫂的房间。

    除了爷爷的东屋还是南炕,正屋和西屋都是北炕,阳光好的南墙放着家具摆设。大哥大嫂的房间还放了一个新了写字台,一个新的大立柜。

    这大砖房,算是前山大队的头一份儿了。就是整人兴隆镇,那也是数得上的人家了。全大队,都知道关家的孩子出息了,关家的日子好过了。用明子娘的话来说就是,他们家终于是翻过身来了,她终于能挺起来腰杆了。

    三姐跟王家的小哥相处得不错,春节过后,兴隆镇又办了一所中学,地址就在高屯官东面三里地不到的穷岗屯边上。王家小哥被分到了二中,算是开疆扩土的元老之一。

    这到了二中上班,离家可就远了,得有二十多里地。回家不方便了,就得在学校住宿。这离家虽然是远了,但是离明子家近了啊,于是,一周七天,得有四五天,王家小哥放了学吃完了晚饭当散步了,就溜达到明子家了,跟三姐两个人就在饭厅里唠嗑,天黑之后,再溜达回学校。

    明子放假回家之后,大嫂跟明子八卦,明子才知道三姐的“恋爱”谈得这么顺利,而且是百分之百的“谈”。不过大嫂也只是八卦到人家俩人聊天的程度,至于聊什么,可就不知道了。

    大姐家今年也盖房子,她还在忙着,所以今年夏天,是没有时间掺和明子的生意了。大哥跟着厂里的会计出差了,进关到秦岛城去买机器配件。大哥年年都有机会出差,每一回出差,办完了公事,他都得趁着机会在外面多转上一阵子,旅旅游啥的。时间长的时候,一走就能在外面待上一两个月。

    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。只有去了外面,才能见识到外面的世界。有的时候,明子都不得不佩服大哥的眼光跟见识,一个农村出来的孩子,干到现在,手里盖个房子的钱肯定是有的,出门却还是连一根雪糕都舍不得吃。这么节省的人,却能舍得一次花上百块出门见世面。不得不说,真的是眼界的问题。

    所以,今年夏天,大哥也不在家。

    小文哥在部队呢。又少了个帮手。

    家里只剩下明子,老姐和大嫂。三姐放暑假了,也算一个。二姐家今年没什么事情,抱着小伏雨回来,让明子娘和姥姥帮着哄孩子,她也算是一个帮手。

    没啥新想法,那还是先做裙子吧。明子打破了脑袋想新样子,联系在学校看过的电影电视,想起来这时候城市青年最流行的是喇叭裤,但是她本人对这种衣服实在是接受不了,而且,就是大城市,也还把穿红衬衫,白色喇叭裤,戴太阳眼镜当成是不良青年或是无业游民也就是二流子的标配。

    不能做喇叭裤,那就是牛仔裤了,可是这个做不了,没有卖布料的地方啊。

    这愁人劲儿的。

    那就还是衬衫加a字裙吧。明子不是专业的设计师,上辈子也没关注过父母年轻时候都流行些啥,这可真是难为她了。

    好在,这时候布料的样式已经不算少了。正流行的,就是热映中的电影喜盈门里仁芳和仁武媳妇水莲儿的衣服样子。自打这部电影上映,二姐夫忙得一个月都回不上一趟家,差不多每一个屯子都有人请他们去放电影。这时候放电影不卖票,跟唱二人转的一样,谁家请的请家出钱。

    一场电影十块钱。放两部。现在每场必放的就是喜盈门,剩下一场还是地|雷战,地道战,红色娘子军那一类的老电影。

    现在最火的电影就是喜盈门了,一听说周围哪个屯放电影了,十几里之外的男女老少都带着小板凳过去看,很多人其实都看过好几遍了,也不腻。

    随着电影的播出,不光是如电影里仁文媳妇那样不孝敬公婆的要被广大人民群众谴责。电影里演员们穿的衣服,梳的发型也都流行起来。大姑娘小媳妇的,不是来个仁芳头就是剪个水莲儿头。

    还有那的纶绸的布料,也一下子流行起来,谁家姑娘要是不买上一条的纶绸的裤子,就跟没有青春了似的。

    这也算是这年代最最纯朴的追星和流行了吧。

    家里三姐老姐全剪了水莲头。明子可不赶那个潮流,她还是一如既往的马尾。

    从电影里的衣服样子,明子发散思维了一下,把衬衫的领子上延长出来长长的两条丝带,可以在胸前系成个蝴蝶结的。衣服和袖子都做得很宽松,表现出来飘逸感。再配上一条格子a字长裙,就差不多了。

    二姐跟大嫂两个人都是手巧的,经明子一说,就明白了一个大概。很快就做出来样品。

    明子亲自当模特。她个子高,已经长到一米七了,又瘦,穿衣服特别好看。

    衬衫裙子一上身儿,家里几位女士先相中了。都觉得好看。

    相中了就好,觉得好看就行。

    转了两圈,明子还觉得少了点儿啥,一抬头正好看到墙上挂的书包,拿过来挎上,但是不配套啊。又跟二姐和大嫂研究着,用做裙子的边角料,做了个单肩包出来,再一背上,感觉终于对了。

    明子特意出去,到县城里得瑟了一圈,逛了好几个小时,专门走卖布的地方。果然,不少人问她衣服哪里买的。嗯,感兴趣就好。

    大哥老哥都不在家,只好明子爹亲自出马了。明子跟老爹一起回的省城,到批发市场批发了各种布料,也不用坐车来回倒腾了,明子爹直接赶着马车进的省城。好在,这时候,马车上哪,都没人拦着,没有违章这一说。大半夜就从家里出来了,明子娘还给拿了个旧被子铺在车上,省得颠。这一路上,晃晃悠悠的,明子一直睡到大天亮。都到了省城近郊了才醒过来。

    批发市场就在原来卖马的马场边上,明子爹也不用明子带路,多少年前人家就进城里帮着大生产队买过马,路熟着呢。

    批发市场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了,只要没人跟着乱指挥,市场发展得还是很快的。有求就有供嘛。

    爷俩走了大半天,买了整整一马车的布料回去,还有两大箱子的缝纫机专用线和其它的工具、材料。一下子就花出去明子六百多块钱。绝对的大客户了,卖布的老板娘嘴都合不拢了,明子跟她多要两匹布的时候,她没多犹豫就给了。

    回到家里,姐几个加大嫂就开始忙活。明子娘也上手了,她身体不好,但是坐在炕上也能用剪啊。这种大批量的生产相当于是流水作业了,衣服都是均码的,剪好了一个样子,其它照着剪就行,明子上了一回大学,不会连怎么提高工作效率合理分配都不懂。

    几人分工特别明确。明子娘跟二姐负责剪衣服料了。明子跟老姐三姐手生,负责剪裙子的,因为裙子最好剪,就是两片布,前后一对,就是个裙子了,姥姥帮着整理剩下的边角料留着做背包。爷爷帮着看小伏雨。因为家里就一台缝纫机,大嫂专职组装成品。累了,就跟二姐换一下。

    一天下来,几人合作,能做出来二十条裙子,十件衣服。可以说,效率非常高了。

    凑出来几十套衣服之后,明子跟老姐带着衣服进城,这回不光卖裙子了,卖套装。三十块钱一套,是挺贵的,普通工人一个多月的工资呢。那也挡不住爱美的女士们的热情。后来,明子发现,自己在街上一件一件儿卖太傻了,就到批发市场找卖布那位老板娘,二十八块钱一套批发给她了。老板娘第一次留下了五套,不到一上午就卖完了,回头就把明子手里剩下的衣服都留下了。还跟明子定好。以后做好了,直接给她送货就行。

    这下好了,连练摊儿的时间都给省出来了。

    一个暑假下了,姐妹几个,一人分了一千多块钱。全都提前迈进小康了。哈哈……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